东盟各国和中国驻东盟的大使们在东盟秘书处合影留念,他们的笑容说明中国东盟对携手合作、共克时艰充满信心。(田原摄)
《经济日报》驻东盟(雅加达)站首席记者田原:据商务部近期数据,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17年中国和东盟贸易额达5148.2亿美元,是2003年的6.6倍; 2018年1—5月,中国—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18.9%,达到2326.4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和东盟累计双向投资总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且结构日趋平衡;中国已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4000余家,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们不禁会问,全球保护主义盛行之际,中国东盟贸易和投资合作缘何逆势上行?
这正应了中国一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双方关系已成为本地区最具实质性内涵和活力的伙伴关系之一。中国驻东盟大使黄溪连认为,15年来,双方关系尤其是经贸合作取得了巨大发展,日益凸显其引领性、实质性和战略性。引领性,即中国—东盟关系始终走在东盟与其对话伙伴关系前列。中国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东盟对话伙伴国,也是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第一个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国家。2013年习近平主席率先提出与东盟携手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指明了大方向。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成为第一个访问东盟秘书处的东盟对话伙伴国政府首脑,将中国—东盟关系推上新高度。实质性,即中国—东盟各领域合作务实而深入。除了贸易和投资表现喜人,双方人员往来从15年前的387万增加到4900万人次,增长近13倍。战略性,即中国—东盟关系早已超越双边范畴,日益具有地区和全球内涵。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形势下,中国与东盟共同制定地区规则、构建地区合作架构、推动贸易自由化,越来越成为地区稳定之锚、发展之基。
应该说,由美国单边行动导致的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确实对中国、对东盟、对中国—东盟合作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溢出效应”。美国宣布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采取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导致中美贸易冲突升级。美方行径严重违反世贸规则,破坏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秩序,危害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导致国际贸易局势陷入紧张状态,阻碍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威胁世界经济中期增长前景。这不仅伤害中国,伤害自己,也伤害包括东盟在内的其他国家。以印尼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贸易条件恶化、汇率波动频繁、资本外逃风险加剧、潜在社会矛盾抬头。为此,不少东盟国家都对美方行径表示忧虑和谴责,认为应共同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呼吁中国和东盟加紧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争取早日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动8月初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发出各方加强东亚合作、共同抵御外部风险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积极信号。
为携手因应现实外部风险、为共同追求未来更大发展,中国和东盟将继续秉持“和谐共生、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以“睦邻友好、和平发展”为共同目标,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质升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大国,中国是美方行径的最大的受害者。即便如此,中国仍愿同东盟和其他相关方一道,以实际行动坚定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共同维护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为地区乃至世界发展繁荣注入正能量。据了解,今年9月,中国驻东盟使团将组织东盟常驻代表委员会集体访华,就拓展智慧城市和电子商务等新领域合作、深化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探讨; 11月,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将在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举办,会议将通过“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为双方未来合作制定中长期规划。此外,今年还是“中国—东盟创新年”,双方将在数字经济等创新领域积极拓展合作。
逆风飞翔虽辛苦倍增,但逆势上行更显英雄本色。我们有理由相信,砥砺前行、携手共进的中国和东盟,定能在下一个15年取得更为饱满丰硕合作成果。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