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萍大使出席第10届东亚论坛并在开幕式上发言
(2012年8月16日,缅甸内比都)
2012-08-16 16:11

尊敬的吴温纳貌伦外长阁下,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首先,我谨代表中方代表团全体,感谢缅方的周到安排。我上周刚刚向素林秘书长递交了任命书,出任中国首任常驻东盟大使。我本人和中国驻东盟使团将充当沟通的桥梁,合作的纽带,友谊的使者,努力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发展。
    东亚论坛是东亚合作中重要的1.5轨平台。2003年以来,东亚论坛促进了10+3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之间的交流,为推动10+3合作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我愿同各位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努力使本次论坛取得成功。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的背景下,东亚地区经济蓬勃发展,区域合作保持良好势头。10+3国家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保持东亚发展势头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和责任。我们应当本着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同舟共济的精神,加强沟通协调,深化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造福本地区人民。
    在东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如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问题。此次论坛选择这个主题很有意义。我愿借此机会简要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在此问题上的主要经验和作法。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多,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中国建设小康社会及现代化建设中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关键所在。中方认为,城镇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1978-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1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50%)。同期,中国农民工总量增加到2.53亿人,其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11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
    中国政府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抗灾减灾。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过1万亿元。解决了639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和60万无电地区人口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中国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中国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中国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各地普遍较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
    中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2147个县(市、区)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334万人参保,641万人领取养老金。2343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3.58亿人参保,9880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
    中方愿同各方分享经验与教训,加强在农村扶贫开发、城镇化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